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亚洲通量观测网络(AsiaFlux)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05-11-15

     

        由亚洲通量观测网络指导委员组织的亚洲通量观测网络第四次研讨会(AsiaFlux Workshop)于2005年8月24—26日在日本富士吉田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科学界对二氧化碳和水热循环的认识程度。来自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的130多名从事通量观测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出席了此次会议。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为团长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代表团一行17人应邀参加了会议。


        大会首先由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通量网络负责人分别对本国的通量观测进展作了报告。ChinaFLUX负责人于贵瑞研究员应邀作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研究的进展(Advanc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 flux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in China)》的大会报告,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网络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受到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 


        大会按专题组织了四个方面的报告:1)长期通量观测;2)地球观测和亚洲通量网;3)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4)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和遥感。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温学发作了题为《中国东南丘陵亚热带针叶人工林生态系统呼吸的估算》(Estimation of ecosystem respiration of a subtropical Pinus plantation over hilly reg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的大会特邀报告。李庆康博士后作了《利用同位素13C 将阔叶林和红松林中的净生态系统交换分成光合和呼吸的研究(Using 13C to partition NEE into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of broad-leaved and Korean pine forest) 》大会报告,王绍强副研究员作了《碳氮比在量化中国土壤碳吸收中的作用(The role of carbon-to-nitrogen ratios for quantify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a’s soils)》的大会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注意。另外,周国逸、赵新全研究员、沙丽清、王艳芬和何洪林副研究员、地理资源所博士后方华军、博士生宋霞、博士生顾峰雪等也分别在大会作了主题报告。同时,大会还组织进行了两次展板交流活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晓敏朱治林、王绍强副研究员和博士生李正泉在展板活动中也先后展示了自己的学术报告。会议期间,代表团还参观了日本林业与林产品研究所 (FFPRI)在富士山北麓的通量观测站。


        有关本次研讨会更加详细的情况,请浏览网页: http://www.asiaflux.net/workshop2005/ 。